濟佛談真道  修行宜警覺

 

濟公活佛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廿四日 歲次乙丑年八月十一日

 

 

詩曰 :求道之人數萬千。東奔西走覓神仙。

     真經無字休計較。 正法傳心頓悟先。

 

濟佛:世上求道學佛之人太多了,這是可喜的現象。道德經云:

     「大道廢,有仁義。」在世道衰頹之時,仁義之士必出,所謂

     「天生善人」以救世,但在大家熱衷於道時,百家爭鳴,魔必

      隨之而生,故老子云:「智慧出,有大偽。」因此,今日修

      道可以說是「修智慧道」,有「善根」沒有「慧根」的人,

      他辛苦一生奔波於道場,可能只得列一個中下乘的「善果」

      ,無法證得上乘的「慧果─正果」,實在是一件可惜的事。

 

楊生:有善心的人得不到「正果」,那不是一件很慘忍的事情嗎?

      恩師胸懷「濟公」救世之心,何不趁著作「靈山求道記」

      時,為世人點破迷津呢?

 

濟佛:許多人拜老衲「濟公」為師,我實歡喜,但在師徒傳授「心

      印」時,卻常常格格不入,不能得到我的「真經、法印」,

      故想要「得道、成道」,距離尚遠,雖名為「濟公弟子」,

      實非濟公弟子!老衲講此話,盼望世人勿罵老衲「無情」,

      只因「無情」才能「運行日月」啊!這種「無情」即是「無

      有私情」,如日月之至公,不以私而「自照」,而以大公而

      「普照」,才能「普渡眾生」啊!

 

楊生:恩師今日擺起臉孔,不認「徒弟」,是否太「無情」了?

 

濟佛:哈哈!佛陀當年有十大弟子,即可將佛法普傳,今日老衲弟

      子有萬千,卻將佛法弄得顛三倒四,莫怪乎老衲要聲明脫離

      「師徒關係」!

 

楊生:請恩師息怒,並垂示十方弟子「正法眼藏」吧!

 

濟佛:老衲嘻笑怒罵皆有「道情」,賢徒楊生不用吃驚。世人若要

      拜我為師,稱我為師,必須符合下列三條法要,否則雖稱我

      為師,皆為幻境不虛,一切感應皆非濟佛真靈,有心學道者

      ,不可不慎之。

 

濟公活佛三法要:

 

一、 濟公精神─我為人人,則人人為我,此即以利他精神處世,必有「利己」之回報,今日世人雖美名曰「修道」,但在宗教門戶上固執太深,過份強調自我之真天命,真祖、真師、真金線等形象上之「權柄」,而視別人為「虛偽、假造」,凡此,在宗教修持上,存着一種「我是他非」心態,「真要不得!」昔日佛常稱讚別人,聖人亦常讚美別人,況在修道門上爭執、毀人罪過最大,當急改過。再者,若聲言某派已過時,實非「慈言、善行」,所謂過時乃要看其對世道之助益如何?如尚有利世價值,則不算過時。又對鸞門輕鄙曰「後天堂」,已犯了輕人之罪。修道者當有「虛懷若谷」心懷,六祖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凡是設於世間的廟寺、佛堂即是「後天堂」,但是「後天堂」若有「先天心」及「先天行為」,豈可任意譏評,「開口傷人話,下筆殺眾生」---犯此道病者,皆無「濟公精神」。因此深願有志修行「濟公法門」之眾生,多多參學濟公生前之行止---大街小巷任我行,老弱婦孺同樣道,不管你貧富,不論你美醜,不分你僧俗,視如同胞赤子,同是上天佛子,何必分你我!各人行業不同,但取一點「真心」,真心如現,僧道聖俗同流,寺廟觀堂一家,故願眾生,各懷濟公精神,尊重別人教派,「但存天真意,即是得道親」,老衲有偈曰: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各教與鸞門,一如同等觀。

     三陽逢開泰,普渡放毫光。

 

楊生:恩師說得好,佛法平等,唯在修持,若知精進圓通,何有門

      戶偏見?一切法為渡一切眾生,深願各宗教家,友誼互待,

      同為尊崇,相信在「渡人」之餘,尚可渡己之「肚量」,若

      乏「無量包容眾生心」,必難成就「無量渡眾佛」!請濟佛

      恩師再述「第二法要」!

 

二、濟世願力─眾生無量誓願渡,這是一種慈懷願力、學佛修道者之初心,剛開始勇猛精進,可是一有小成,即產生自滿、懈怠之心,進而開始坐享供養、接受讚譽,久之,道心日退,甚者重染色塵,棄聖入凡。故一位居上位的師輩,其暗中劣行,常勝於一般黙黙無聞之小修士,而自墮無間地獄,老衲嘆曰:「位尊德低下,道高魔也來」,故勸世之修道者,必以「如履薄冰、如臨深淵」心情,戰兢自持,以免「濟世願未了,地獄已先到」,豈不悲哉!當以「眾生不渡盡,誓不成佛」信念,懷抱濟世心願,不可有:居功自滿、貪圖名位、享受供養、懈怠傲慢、遠離眾生等事。對捐印善書、放生、慈善救濟、翻修廟宇、幫助社會公益等事、更應熱心去做,以消減業障,培養善德,達到濟世心願,否則其道德無法圓滿。

 

楊生:濟世無分男和女,行善不論大和小,總之在體悟「萬物同體

     ,無緣大悲」之心情,完成我為人人的善願,修道人超凡入

     聖的優點就在這裏吧!請恩師再述「第三法要」。

 

濟佛:楊生說得是,渡人本初心,不望求回報,現在講「濟公活佛

      第三法要」:

 

三、濟化智慧─濟化就是一種完美調和的現象,如果沒有具備這種完美的「智慧」,在修道的途程,常常陷入一種「盲從」、「無知」、「徘徊」、「變動」的情景中。因為引導進道的範圍甚廣,如親友渡化、公司同事的談論、報章雜誌文章起信、善書經典的閱讀等等,皆是引導一個人向道修行的因素,可是這些東西受到人為因素左右,皆有正反兩面作用,所以若完全以這些有形「傳道物」來作為進修悟道準則,往往走至半途便陷入泥沼中,導致最後有的起疑心、有的生退志、有的白費心、有的生頑固、有的誤入歧途、,修道一生,最後只落個「小我()像」的成就。所以「智慧」才是成道的「根器」,尤以今日之修道,已進入「智慧考」中,如欠缺智慧,不知選擇,專以「神異、形象」而入門,定修成一個「小偶相」的下場,一生付出大心血、大願力,「只因舉足一步差,結果自然墮偏邪」,故願世人修道,一定要突破「我相」,才能化去煩惱,打開心門,獲大自在,吾有偈曰:

 

() 修道學佛無法門,只把一心當作真。

  任他飛天並鑽地,難動我心如來神。

 

() 須把毛病盡掃除,不必計較誰是師。

  自身如能歸清靜,即是西天大佛祖。

 

() 神奇顯化鏡中花,心鏡破時何處抓。

  三界唯心勤把握,空手輕輕可破瓜。

 

() 濟公本來是顛僧,生平討厭假正經。

 酒口出言消毒菌,蒲扇扇去火無名。

 

() 聖德杏壇吐真言,醉語玄機述一篇。

  濟公門徒多醒悟,超生了死一指先。

 

以上三法要、五偈語,深願世人多體悟,尤其稱我為師者,更當體悟「濟公法門」之真義,才能受師渡化有成。

 

楊生:恩師語重心長,殷殷教化,令弟子感動萬分。弟子學道多年,

      自覺尚是道外人,今天想藉著作「靈山求道記」一書,向恩

      師求道,請恩師賜道吧!

 

濟佛:哈哈!楊生「聞道」已久,今日何來向我「求道」呢?

 

楊生:雖名聞道,實無所得。當今世人在學道途程中,尚與世俗

     「和光混俗」,弟子發現許多修士,偶而也會「失道」,

      不知如何補救呢?

 

濟佛:這也是實事,當今佛道門中,修學的人眾多,皆是在家「居

      士」,不離世俗工作,紅塵中修道要格外小心,尤其聲色犬

      馬最容易引誘道人墮落。老衲發覺當今修道者許多已犯下了

      下列毛病:

 

一、好為人師:稍有所得,微有成就,便瞧不起前輩,自立門戶,駡師欺祖,甚者自稱為師為祖,以爭取別人崇拜,此皆敗道之根,未能謙卑自修,壞佛道之大戒,願修道有所成就者,更宜謙虛以養道。

 

二﹑ 貪物好財﹕辦道者初發心甚好,戰戰兢兢,克苦克儉,經過一段時間後,便鬆馳警覺心,藉種種名目,貪人物品,歛取貨財,或辦道方法浪費,不知節約,耗用善信血汗錢無所珍惜,印書或不重視內容選擇,皆是不負責任行為,凡此皆造罪登入黑籍,「佛家一文錢,大似須彌山,如無真實用,披毛戴角還。」故希辦道者,須謹慎處理財物問題,應以「大公無私,節儉適用」為原則,以免「獲罪於天無所禱」也。

 

三、犯色偷情:初學道者,發心熱切,莊重守戒,節()身自愛,心性清淨,期證菩提。一旦學道日久,戒律廢馳,俗話說「老油條」,則易道中生私情,男女犯色戒,甚者藉神佛名義騙色。更有一等人,名為修道,三妻四妾,此皆地獄中人,如有犯規者,速佛前立誓懺悔改過,並印贈戒淫善書勸世,則尚有得救之日,否則陰律難饒,慎之!慎之。

 

楊生:感謝恩師垂示這些「補救妙方」,相信「破戒速補尚可修,

      危機知警猶能救」吧!修道歷程充滿「考驗」以試「道心」

     ,說來還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呢!請恩師指點弟子毛病,以作

      改進之道,以免落入「勸人容易,勸己難」。

 

濟佛:吾為你說偈:

 

楊生著書立奇功,智慧圓融道可通,

尚有二三麈俗性,回光返照證大雄。

 

      如此可也,了悟否?

 

楊生:弟子知之,身居聖門,麈勞俗性尚未斷滅,但願恩師時賜鞭

     策,使弟子早明心性,方不負天恩師德。

 

濟佛:在目前道場而言,你之辦道精神可嘉,精進不已,投注全部

      心力,亦為完成宏願,故犧牲不少,然上天亦無虧待你,已

      得福德相,道場建設及道業發展,已顯成就,一分耕耘一分

      收穫,雖然其中亦暗嚐魔難,但「魔考試道心」,又何必掛

      懷!願你百尺竿頭再進一步,為普渡蒼生多盡一分責任,既

      有此天賦才能,當代天宣化,始不負上天對你之厚愛,知嗎?

 

楊生:弟子知道。請恩師多提攜即是。

 

濟佛:上天無親,唯德是輔,願聖德普化工作有更輝煌成就,人助

      天助,只要抱以「大公無私,盡其在我」的心念,相信未來

      聖德渡化遠景是無可限量的,上天諸仙佛亦如此看法。希望

      聖德寶宮全體宮生分工合作,為普渡蒼生工作各盡一份心力,

      相信眾志成城,道途鵬程萬里指日可待,今日著書就此停筆。

 

楊生:感謝恩師垂賜金言,使「靈山求道記」一書增光不少。

 

濟佛:今日與楊生談道至此,吾回。

 

    待有餘而後濟人,必無濟人之日。

    待有餘而後讀書,必無讀書之時。

boktakhk1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