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心頭山 了悟道在人身

 

濟公活佛 民國七十四年元月十六日 歲次甲子年十一月廿六日

 

詩曰 : 人生難渡愛情關。海水波濤總不堪。

    無始以來淪六道。逢今普渡返靈山。

 

濟佛曰:人生於有情世界,其可貴處即在以真誠、真情相待,人之相處,

       若不能處之以誠,待之以情,則恐生活枯燥、冷酷,甚至了無

       生趣,故日常生活之中,難免「人情」,然愛門情關,卻又鮮

       有人能脫其牢籠,難怪自古以來,總是有許多演不盡的愛情

       悲喜劇和動人肺腑的歌謠詩篇。哈哈!修道即在訓練如何和

       光混俗,在塵不染塵!總之,適情即是。世人於愛河漂浪,

       海沉淪,都是泳術欠佳,一旦沉入水裏(後天世界),皆是手

       足無措,心慌意亂,一生喝盡了「苦水」,甚至招致滅頂,

       難登彼岸。於今大道普傳,佛法廣佈,

       上天慈悲,在這苦海深淵之中,丟下了無數的「救生圈」,

       凡是有緣者,只要你肯善加利用,必能使你少喝許多的

       「苦水」,甚而靠此寳筏,誕登彼岸。哈哈!聖德新廟已成,

       老納又喜得一艘大慈航,將與楊生乘風破浪,駛向茫茫無邊

       的苦海,去救渡沉溺其中的原靈。如今上天又降寶筏,此乃

       世人之厚福,今夜起將再開著新書「靈山求道記」,以增大

       慈航的「噸位」。現刻  南海古佛亦來了,請古佛發言。

 

古佛:佛偈云:「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你心頭;人人有個靈山

      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」「靈山」即是佛源祖地,又稱無極聖

      地,乃是世上原靈之共同故鄉,萬靈皆由無極孕化而生,道曰:

     「無極生太極」,佛曰:「無始以來」,無始即是無極原始之

      意。人之靈性即是由無極生化之後,生長於太極界,故萬類

      同根同源,同此靈性,而分降各地,始有不同人種、言語、

      膚色,此為形成五色光華世界之妙,若天下只有一色,則恐

      單調無趣,故上天運五行而化五色而生五慾、五濁。道化

      三千,運行日月,原靈歷經萬劫轉生之後,動極思靜,如迷人

      遇黑夜,頓想起歸家之念。

      今人生活於世界,物質極盛,精神空虛,故追求靈性者日漸增多,

      宗教乃為帶回原靈歸宗無極祖地之不二法門,衆生與靈山彼

      岸間之一座橋樑,因心性之學,必具有根器者始能體悟之,凡人

      追求物慾貨利,故不明心性,麈勞日重,難以自拔。今日臺中聖

      德寶宮奉  無極懿旨,著作新書「靈山求道記」,其用意即在

      指導人類明白靈山淨土之源地,如何返本還源,歸根復命。因

      為人類忙碌一生,非遇病重或逢死前,皆不能覺悟往生之路,

      所謂:「不見棺材不掉淚,不見黃河心不死」,世人魂離肉

      體時,雖盼望往生無極西方、極樂淨土,然而生前既一知半

      解或慒懂不知修身養性、參佛學道,怎能順路而返?

 

濟佛:老衲雖位列佛門,然濟公精神卻在眾生,故在生前只問眾生不

      問教別,死後不分人種,但求渡世。鸞門應運,老衲亦喜隨緣

      渡化,乘願降筆,如帶聖筆楊生著作「地獄遊記」、「天堂遊

      記」、「畜道輪廻記」、「濟公正傳」、「聖道旅程」等聖

      書,佛音法語,心在眾生,受渡化蒼生不可計量。雖有佛徒不

      信鸞乩,然因緣不一,豈能勉強!縱毀言興之,然飲此「忍辱」

      牌「波羅蜜」無碍佛性。願世之學佛修道者,同念眾生尚在

      修學,勿起傲慢輕態,自傷菩提。萬法唯心,萬教同源,法師

      說法,鸞筆闡道,各有所長,任緣取用,切勿輕鄙,是望!是望!

      今日著作新書第一回,老衲特先指出世上宗教萬門千戶,可謂

      法門無量,然理卻一同,所歸者何?即此靈山-----心頭山---

      是也。以上所述,僅供世人參之。感謝古佛惠賜法要,楊生準

      備上蓮臺吧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楊生:遵命!今天甚覺欣慰,聖德寶宮新廟建成,所著的「聖道旅程」

      亦圓滿著成,普贈天下,弟子與恩師又了一件心願,今日新書

      開筆,興奮莫名,請恩師多予開導賜教。

 

濟佛:善書著不完,正表示善事做不完,也意味著眾生渡不盡,賢徒楊

      生隨我採訪著書無數,今日雖然是新的旅程,其實也可以說是

      老導遊帶老道客一同訪道著書,相信老馬識途,無何碍事,

      快上蓮臺吧!

 

楊生:遵命!不知今日我們將往何處訪道?

 

濟佛:静坐蓮臺,到時自知。

 

楊生:隨師坐上蓮臺,自覺逍遙舒暢,瞬間來到一處似陰陽界地方,

     見亡魂成群前進,有者被陰差押,有些自行前進。喔!前面又

     有一條道路,甚為清靜,遠處還浮着光芒,亦有少數人往前走。

     這批人形狀甚逍遙,有一二是出家人,大部份是一般凡人打扮,

     然其頭上浮着光芒,雖不十分強烈,但從其顏面看來,亦是有修

     道德之士。

 

濟佛:此條道路乃通往上界之道路。生前有修道者,因道行清靜,

      心無黑暗,故現刻能行光明正道,心無暗念,頭自浮光。

 

楊生:他們為什麼沒有仙佛引渡呢?

 

濟佛:在世如果修持有道,在其內心已開闢一條上天之道,有些不必

      受指引,靈魂一脫幻軀,自然能夠上道。

 

楊生:原來如此。但為何尚有部份修士,去逝了凡後,尚須接引使者

      或接引佛攜渡呢?

 

濟佛:凡此皆是生前修佛學道,發心甚誠,但未真正悟道,了解上乘

      道法,雖結有善果,但未能自證,故須仙佛引導,,助其歸返聖

      界。

 

楊生:左邊現有一山,好像以前著作「地獄遊記」時曾經來過,遠望

      而看,上書「心頭山」三字,閃閃發光。此山到底在陰界或陽

      界呢?

 

濟佛:哈哈!「心頭山」在陰陽界交叉口,這裏是下界的「靈山」,

      帶你前去故山重遊吧!

 

楊生:好啊!

 

濟佛:再上蓮臺吧!

 

楊生:片刻即至心頭山,山中有一洞口, 洞口上又有條金色大道直上

      雲端,請問恩師,此洞直通何處?

 

濟佛:此洞無人把守,遇惡者到此,自動開啟,亡魂便陷入其中,直通

     地獄,此門即「地獄門」有曰:「地獄無門人自來」,即是此意。

     許多世人大病休克後又回魂,都會覺得當初魂離肉體時步入一

     個地洞,就是指此地,故曰「地獄洞」、「地獄谷」。凡是有修

     之士

     或是好人,死後境遇較為光明安穩,一般好人雖未證善果,來到

     此地則覺此山如平原,可以順利通過。凡是有修道並立功造德

     者,靈魂脫離肉體後,但覺輕飄之感,經過心頭山,洞口閉合,

     呈現一條金色大道,直通聖境。總之,三界唯心識,此心頭山亦

     即世人「心靈」之山, 着世人各自之業力與心識而變化無窮,

     此即心頭山之妙境。

 

楊生:心頭山為何有此神化作用,好像是一座活山,世人聞後也許不

      相信,以為恩師在說神話故事呢!

 

濟佛:哈哈!你未曾聽過有活火山嗎?它會變化無窮,噴出岩漿。山雖

     是土石所成,然山上還有水草、樹木,即是表示此山有生命。如

     人身上會長頭髮指甲,分泌涕尿,表示還是活,所以心頭山有

     此神妙功能,是很正常現象。

 

楊生:經恩師點化後,豁然開悟。

 

濟佛:世人不知心頭山即是「靈山」,楊生你知道嗎?

 

楊生:靈山即是心頭山,說來有理,但尚未知其詳,請恩師開示吧!

 

濟佛:為了著作「靈山求道記」,解開靈山之謎,今日老衲特點破天

      機以渡原靈,能夠早日重返靈山聖地,朝見靈山真祖----

      無極至尊。所謂「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爾心頭,人人有

      個靈山塔, 好向靈山塔下修」,能夠了悟這一句佛偈的人即是

      得道人。人人有個靈山塔, 就是心塔; 好向靈山塔下修,即是

      要在心地上下功夫。將此心修得圓滿無缺,也就是心塔、聖塔

      完工之時了。若以人之形體而論,此心為塔,「眼、耳、鼻、

      舌、身、意」則為六門了, 六門通六道輪,尤其是口,世人

      這一張嘴巴每天翕動不停,造業多端,傷人無數,食下生靈不可

      計數,吐露罪言千萬,故此口為造罪之「正門」,今謂心頭山之

      地獄洞,即人之口也,世人常稱口為無底洞,即是此意。人受此

      眼耳鼻舌身意之累,由此六塵(六門)造成六道輪,故要重返

      靈山無何捷徑,必修此六門,重整道德,化六賊為六聖,則六門

      自閉,聖道有路,如此修佛學道才稱為明心見性,恢復本來面

      目。古德有云:「身外無道, 道在自身」,即是指此意。世

      人都是懂許多道德仁義,知曉太多做人的道理,然真正去行

      的人有幾個?這都只是「口頭禪」而已,小學生也會,這如何

      能了生死, 如何到靈山佛國?鮮有人向此靈山-----心頭山深

      掘,世人大都向身()外求道,遠離靈山,故難尋靈物寶藏,

      苦行一世,不知所終,甚為可憐, 「靈山求道記」即在引導

      眾生向「靈山」掘寶,世人有福,希能了悟此理,同登靈山

      聖地。

 

楊生:恩師第一鋤就掘開無數寶藏,送給世人,這些寶物妙理第一次

      見聞,誠為求道者之佳音了。

 

濟佛:求道修佛者甚多,可惜不在靈山尋如來,偏向苦海塵緣覓假相。

      世人身上這座寶塔跟鎮坐在裏面的那位「自在菩薩」,已久

      無去修葺禮拜,以致荒廢不堪,殊為可惜。世人忙了一生,

      疲力倦,臨終對自己卻一點皆無把握,空來人生走一回!

     「靈山」在我身,悟之吧!今日初揭靈山面目,今後當慢慢由下

      界靈山,至上界靈山進行掘寶工作,有緣者齊來分享吧!今日

      就此,楊生準備回宮。

 

楊生:遵命!已坐穩蓮臺,請恩師回堂。

 

濟佛:聖德寶宮已到, 楊生魂魄投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ktakhk1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