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太清宮  聆聽太上道祖說法

 

濟公活佛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一日 歲次丙寅年正月廿一日

 

詩曰﹕春到人間百事佳。普天同慶喜開懷。

      掃除舊病迎新運。學道修身定不差。

 

 

濟佛: 新春一到,百花盛開,普天之下,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氣象,眾生

      的心地也因一年的勞累,經過春節新氣象的激發,充滿新的希

      望。春節前聖德諸生舉行放生活動,這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

      活動,將舊的枷鎖,隨着鳥籠而,靈鳥的飛翔,帶走一切不

      如意,迎接新春的來到,這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。

 

楊生: 關於放生問題,弟子常遇到許多人質疑,今特請恩師解答一些

      問題吧!有人說:行善當以救濟貧困、修橋舖路為宜,當今人

      類自相殘殺尚不能救濟,反去救濟物類,不是一件顛倒的事

      情嗎?

 

濟佛: 慈善的種類很廣,如果本身有力量,遇到機緣,皆當去做,不可

      妄作分別,孟子說:「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。」可見仁民、

      愛物皆是一個好善樂道的人所應做的事,古有明訓:「不可因

      惡小而為,不可因善小而不為,否則皆非真善。」愛及動物是

      一種慈悲善行,當盡力行之。

 

楊生: 又有人問:被放生之物,如被人捕去,又何必放生呢?

 

濟佛: 捕者自捕,放者自放,這好像一個高明醫師替人療病,亦不能保

      證醫好病人後,將來不會再生病或死亡;譬如助人解困,亦不能

      保證被救助者立刻賺錢或以後不再貧困。世間事本來就是如

      此,助人、行善,主要是一點發心,不必過份計較其得失,否則

      善事無人肯為了。如名利之所在,世人皆努力爭取,毫無顧慮,

      為何善事當前,便猶豫畏縮,更想到壞的一面呢?為避免放生

      物被捕,可擇深山或大海放生水陸諸物。

 

楊生: 聽罷恩師開示,獲益良多。

 

濟佛: 著書時間已到,楊生上蓮台,我們今日將訪太清宮,聆聽太上道

      祖說法。

 

楊生: 昔日與恩師著作「天堂遊記」時,曾數次拜謁太上道祖,今日

      趁著作「靈山求道記」再向道祖求教,真是機緣難得。

 

濟佛: 哈哈!老衲乘興,唱一首道歌勸世:

 

求道有多門,方便為優先,

古今修道客,受苦不堪言,

磨盡三世業,便得享福田,

人生如幻夢,行善應勤勉,

剎那光陰去,家財難留連,

智士布施化,廣結眾善緣,

無常一來到,靈性飄上天。

 

楊生: 恩師唱得好,令弟子深深感動。……前面已是太清宮,詳雲靄

      靄,毫光燦爛,仙花遍地,不同凡響的景色。

 

濟佛: 我們進去三清殿府----太清宮,拜謁太上道祖吧!

 

楊生: 遵命, ……但見道童排列兩班,正迎接我們,真是愧不敢當

       ……。已見道祖坐於正殿,鶴髮童顏,穿色道袍,滿身金

      光……弟子楊生恭參道祖聖駕!

 

道祖: 楊生免禮。昔日二位奉旨著作「天堂遊記」時曾來此一遊,人

      間剎那歲月,至今快七年了,欣見聖筆楊生道業日益宏展,受

      渡化眾生無以計數,對挽回天地氣數,化劫弭災立功不少,今

      日又著作新書,可謂宏願無量,雖然肉體與精神上受了不少折

      磨,但辦道弘法者,「道大」「業重」,難免嚐受磨苦。身擔普

      化工作者,因眾生期望甚深,及渡眾關係,故必須承擔眾生一部

      份業障,如此才算「渡眾」,古往修道者亦是如此,有捨家業、

      損肉體、受奇難、遇災劫等,以身頂眾生之罪,則眾生方能得

      救,楊生著書甚多,渡眾不少,故必受此苦難,近日身體違和

      即是此因,希自悟之。

 

楊生: 弟子自知夙世業障深重,不敢言渡眾有功,但盡所能為社會做

      一些有意義工作而已,懇祈  道祖惠賜靈光,以減輕弟子業障。

 

道祖: 好的,特賜仙丹三粒,以助爾靈力……。

 

楊生: 感謝道祖慈悲賜我靈丹,……吞下口裏,頓覺全身發熱,元氣大

      增。

 

濟佛: 今日來訪道祖,老衲特提出一些修道問題,請道祖開示,以啟化

      天下眾生。

 

道祖: 濟佛客氣,儘管發問吧!

 

濟佛: (一)何謂「患生不意」?

 

道祖: 「患」就是禍患、事端;「不意」就是「不誠意、不注意」。

       一個人會惹來禍端,主要就是做事不誠意,凡事虛偽造作,如

      貪污舞弊必作假帳,學道非真修者,外表嚴若道人,暗地裏

      「酒色財氣」集滿一身,凡是此等人,必遭天遣人怨,故違法

      者終遭至官司纏絆,身繫牢籠,而「假道人」終必遭受眾生唾

      棄,陷於身敗名裂地步。

 

      至於做事「不注意」細節,馬虎應付了事的人,亦會遺下滔天

      禍端,如飛機之檢修,若漫不經心,其危險甚大; 各種藥品、

      食品之製造、檢驗、衛生等; 若工作人員不用心,其貽害世

      人至鉅,故言「患生不意」。世人不論公私之事,千萬不可

      失其「誠意」,或「大意」為之,以免造下禍患,造罪而無所

      禱也。

 

濟佛: (二)何謂「禍生絲微」?

 

道祖: 所謂「小惡不改,大惡必生」,一塊寶玉每因絲毫瑕疵而頓失

      其價值;一個修道人,亦常因一點小錯而喪失其美譽人格,因

      此,為人處事,豈可不小心!

 

      絲如一粒細砂,難容於「眼睛」,一粒砂粘於眼裏之苦痛,勝

      過一粒石頭置在腳上,故知惡小不可為,以免惹禍生災。世

      人大多輕易原諒自己過錯,豈知小錯多做成「大錯」。世人

      皆知一滴農藥,不可輕易入口,為何「造惡積毒」卻日日自

      犯?慎之!慎之!修行者更應保持一顆「道果」之永遠「完美」,

      豈可輕染一絲「污點」,而令千年道業毀於一旦!

 

濟佛: (三)何謂「善生於惡」?

 

道祖: 善惡在於一念之間,人心本善,因受外緣引誘,故生起惡念,而

      惡念一起,心中又充滿矛盾,良心頓覺不安,如此平衡人心,不

      致造成舉世皆惡殘局。

 

      世人在為惡之後,靜夜捫心,良心不安,如殺人犯逃亡之後,必

      飲食無味,睡不安眠,恐懼滋生,懺悔這件事如未發生該多好,

      此時已激發其「善念」。一般人在做下違心惡事後,常想行

      善補過,許多皈依宗教者之懺悔、精進、行善,皆緣於做惡

      後之一種「反應」,造惡如枯葉凋落,化為污朽,但可充作肥

      料(糞料),供養樹木,激起新生命繼起,即所謂「痛改前非,

      重新做人」。

 

      上天有好生之德,願接受懺悔、認錯、改過的人,凡從前犯過

      者,看完此篇,可在神佛面前表白自己以前「過錯、罪行」,

      並立下「善願」,從今天起,重新做人,行善補過,則上天可

      以寬恕之,否則死後難逃地獄之刑罰。

 

濟佛: (四)何謂「利生於害」?

 

道祖: 俗語說: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,孟子說:「上天將降大

      任於斯人也,必先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苦其心志,空乏其身,

      行弗亂其所為。」

 

      一個健康的人,往往不注重身體的保健,一旦身體生病受害,立

      刻興起保護身體、注意飲食衛生、戒煙、戒酒,節制各種不

      良惡習的念頭,這就是「利生於害」。

 

      人在嚐受到人生種種苦難時,心想:天地無限大,為何前途寸

      步難行?身體我自己,為何難控制他不生病?樹木有千歲,為何

      人生難百年?這一連串問題的遭難,頓然覺悟,而化悲憤為力

      量,利用有限人生,學道修身,淨化靈性,自能重返本來清淨面

      目,歸於太虛,自在無涯,這也是因害而生利的見證。

 

      以一個學道者而言,吃素奉儉,不注重物質享受,嚴守各種戒

      律,忍讓吃虧,給生活上帶來甚多不方便,以俗眼而觀,損失

      傷害甚大,而以道者而言,其利益自身,無害於他人,所獲得

      的妙處尤無可限量。故知利害相生之理,如同學道者之犧牲

      奉獻,雖損之又損,實利之又利,修道在超凡入聖,豈可以俗

      眼觀之。

 

濟佛: (五)何謂「動生於安」?

 

道祖: 靜極思動是天道運轉本能,如人夜裏安睡,天亮必思動起床,若

      長躺床褥,三天過後,必然筋骨生硬酸痛。人之生活於安和環

      境,修道最為容易,當起精進之念,有云「國難出忠臣,家貧

      出孝子」,不可安於現狀,消弭志氣,當趁此安定環境,再創新

      求進,富者多布施、多行善事;有學識者多精研經典,作宣道

      講演、著作傳譯之用;有強壯體魄者,多擔起粗重工作。如此

      各擔負所能,必能各有所輝煌成就。今人修道,每因循苟且渡

      日,對社會眾生毫無貢獻,僅在「口中」有道,常自稱為「修

      道人」,可惜毫無「道心、道氣、道行」,凡此皆為「口頭

      禪」之流,終無可成就。

 

濟佛: (六)何謂「盛生於衰」?

 

道祖: 世事無常,端看世人心念行為的造化而變,語云:「多難可以

      興邦,缺月可以積圓。」因此,命運不佳、身體衰弱、職位低

      卑、財物稀少的人不要自卑,天下沒有天生即知道一切的人,

      都需要經過學習、努力、考驗、失敗、勤奮,最後才能有所

      成就。許多大企業家小時曾為傭工、替人放牛;許多高官、

      偉人,小時家貧三餐難繼;許多長壽者,小時體弱多病。從以

      上例子可以看出目前處在低劣環境者切勿氣餒,以不懈怠精

      神,如牛耕地一般,一步一步向前,看雖緩慢,但廣大的土地,

      卻在勤耕之下,見到豐收果實。

 

      修道者,起初一竅不通,毫不知道為何物?亦不知如何修起?但

      因一念之誠,忠心向道,凡有利人之事盡力去做,不以聰明自

      誤,虛心求教,如有做錯,立即改過,毫不掩飾自己缺失,聞過

      則喜,聞善則拜,久而久之,如虛弱身體,經過長期鍛鍊調養,

      必能轉弱為強;如貧瘠土地,經過人工施肥改良,必變為肥沃

      良田。修道者歷經這種辛勤磨煉,一定能使「小德」成為

     「大德」,由衰成盛,超凡入聖,從凡塵飛昇於大羅聖境。

 

濟佛: 感謝道祖慈悲,用白話語言闡述了老衲提出的六點道義問題,

      提供眾生修學參研之用,盼勿以等閒視之,此六題皆是相對

      妙化無窮之問題,宇宙人生輪迴之道亦包涵於其中,願有心

      人好好去體悟之。

 

楊生: 聽罷道祖精闢淺白的演說,令弟子獲益非淺,感謝道祖慈悲

      開示。

 

道祖: 眾生皆為靈山骨肉,無極原靈,只因散居凡塵,迷於物慾,一旦

      無法控制時,靈性又得進入地獄受到種種之苦罰,實為可憐,

      深願看到此書,皆能皈向聖門,求道而修,則在世必能接近 

        無極上帝的聖靈,死後定可回返天上故居「靈山」,重享

      天倫之樂。

 

濟佛:  眾生有緣當修道, 莫待老時空煩惱,

       神佛皆是凡人做, 只怕凡人不修好,

       求道皈依正法門, 靈台即刻受記號,

       行善唸佛齋戒清, 功果自此一般高,

       世事無常當反省, 唯有修道最可靠。

  

       今日時刻已到,楊生準備回宮。

 

楊生:遵命,我已坐穩蓮臺。

 

濟佛:聖德寶宮已到, 楊生魂魄投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ktakhk1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