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闕主秘  駱  降  

 

民國七十四年四月十日  歲次  乙丑年三月初一日

 

詩曰: 擾攘不已立身難。處世心胸要放寬。

 凡事將從忙裏錯。此心宜向靜中安。

 存仁應效前人範。積德堪期後世歡。

 道本玄微憑理性。莫須當作等閑看。

 

述「以善書來改善社會風氣」

 

  宗教之目的,就是要人求得精神上有依靠,使人之精神重於物質,人格重於金錢,自愛自重,才能自得其樂。

  為人要知道,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,便是有學習精神,為學才能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,故聖德諸生必須要有恆心地去充實自己的學識。學識貴能自動以求,不可期待他人來教你。能自動自發以求,其所得更能充實於心,而有益於身,能不斷充實自己的學識做基礎,才能施惠於人,才能傳道佈教服務於社會人群也。

 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,就是竭力為眾人服務,使社會得到安寧,人民得過康樂生活,要想做到這種境地,非有學問不可,所以說:「學問為濟世之本」。從歷史上可看出,凡是能立功、立言、立德之賢哲,那有不本乎高深的學問?反之沒有高深的學問,豈能立功、立言、立德呢? 社會是進化的、猛進的,在進化或猛進的過程中,定會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,既然有令不滿意的地方,就要設法去改進和創造,要改進和創造,那就非有高深的學問和豐富的經驗不可。要是沒有學問和經驗,要想改進和創造社會,那不過是一種妄想罷了。

  至於如何運用學問和經驗在這複雜萬端、

  變化無常的現代社會上,或教門林立、五花八門的宗教中,運用「中道」制宜?那就端賴中道了。中道就是不偏不倚,無過與無不及之中庸之道。中庸之道,就是以「誠」來通天之理。所謂:助人就是助己,救人就是救己,也就是: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也。中庸說:「誠者天之道,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」此話確實不虛,亦是真理。

   門乃精神文化事業之場所,也是信徒命脈之所繫,鸞門教化負有雙重責任,一種是鸞生自我本身的教億,一種是一般信眾的勸化,也就是身教與言教。全省有數千間鸞堂,數十萬鸞生,如果能首先以身作則,勵行先聖先賢或降鸞諸真的聖訓,挺身為社會及一般信徒作榜樣,發揮自我要求的身教,同時要求一般社會對於精神生活的重視,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念,讓人民了解除了物質生活外,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宗教信仰上的精神生活。人類所追求的非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滿足,精神生活品質的提高,亦是充實生活內涵的重要條件。這樣使信徒養成精神重於物質,以儉樸犧牲奉獻為榮,以奢靡慳吝為恥,這樣由鸞堂到社會國家互相呼應,持之以恆,必對世風有一種巨大導正作用,使社會風氣落實在宗教共識的倫理上。

  基於上述所示,今日人心不古,世風日下不可怕,只要宗教家們能守住鸞門或寺廟,普用善書以淨化人心,讓一般信徒從內心裏產生道德力量去挽轉人心去免疫,相信明日社會仍有可觀。深願宗教界同仁,共同擔負起這神聖的善書傳播擔子,廣播道德善書,定能利人利已焉。

boktakhk1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